“新生水”,就是對污水進行再循環處理,使之清潔并可供人飲用的水,新加坡人稱為“新生水”。廢水經過回收、過濾、再生,每一滴都獲得了“新生”。2003年初,新生水正式成為新加坡的供水來源之一,但在隨后的幾年時間里發展迅猛,迄今已經成為新加坡日益重要的水源。
新加坡十分重視新生水的開發與利用,將其視為緩解水資源緊缺的主要增長點。當地具有完善的陰溝和排水處理系統,使得100%的用戶廢水都可以排入廢水管網,輸送到供水回收廠,經過處理后成為新生水。經過短短十幾年的發展,新生水已經成為新加坡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非常重要的水源之一。新加坡制定了在2060年達到水供給自給自足的長遠目標,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新生水的生產和使用無疑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加坡有四大供水來源,即國內集水、進口原水、新生水、淡化海水。其中雨水收集和進口原水占用水總量的75%,其余25%為新生水和淡化海水。有關專家預計,由于進口原水購買費用比較可觀,海水淡化關鍵技術未能突破、規模效益不明顯等因素,新生水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顯,隨著科技創新和成本降低,將來會占有更高的比例。
新生水的生產在新加坡經歷了快速的發展歷程。新加坡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發污水再循環的相關技術,1998年開始試驗生產再生水,2000年建造了一個試驗性的再生水廠,采用過濾、反向滲透法和紫外線輻射消毒等三個步驟來凈化廢水,每天生產1萬立方米的再生水。經過兩年的嚴密測試和不斷改進,各項技術日趨成熟。2002年,新加坡正式宣布新生水技術研發成功。
2003年,新加坡建立了勿洛和克蘭芝兩座新生水廠,新生水開始投入大規模批量生產。新加坡現有四座新生水廠,每天可提供20多萬立方米的新生水,已經提前三年達到了預計要在2010年實現的目標,即新生水產量占全國供水總量的15%。目前,新加坡已經開始建造第五座新生水廠,據預測,當地新生水總產量將在2010年達到全國供水總量的30%。
從技術方面講,新生水的生產利用了“微過濾”、“逆滲透”、“紫外線輻射”等先進技術。整個生產過程分為三步。先通過微過濾系統把污水中的粒狀物和細菌等體積較大的雜質過濾出來,然后用高壓將污水擠壓透過反向滲透隔膜,將已溶解的鹽分、藥物、化學物質和病毒等較小雜質過濾出來,最后再經過紫外線消毒,就得到了可循環利用的“新生水”。反向滲透隔膜技術是生產新生水過程中的主要技術。它的微孔非常小,能擋住細菌、病毒和化學物質。打個比方說,假設將反向滲透隔膜、水分子和污染物都放大1億倍,那么反向滲透隔膜微孔可以允許體積如網球大小的顆粒通過。水分子的體積如同乒乓球,通過微孔毫無問題;受污染的化學物質和藥物體積有足球大小,病毒的體積相當于一輛大卡車,細菌的體積相當于一幢兩層樓,都無法通過微孔,當然被阻隔在外。經過專家鑒定,新生水各項水質指標都優于目前使用的自來水,清潔度比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國際飲用水標準高出50倍,當地98%的民眾持接受態度。
從使用方面講,新生水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已經日益顯現。新生水的廣泛應用,既減少了水量消耗,又攤低了水價成本。在降低水費方面,新生水的生產成本是海水淡化的一半,價格比自來水便宜至少10%,使用新生水取代自來水,用戶水費將省一成。自投產以來,新生水的價格還不斷降低,最初是每立方米1元3角,2005年1月調低至1元1角5分,從2007年4月起再下調至1元,給用戶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新加坡地處熱帶,商業大廈使用空調十分頻繁,冷卻系統往往重復用水以節約耗水,直到水的污濁程度達到某個飽和點。新生水因為較為純凈,可以循環使用的次數比自來水多,不需要經常更換,從而減少了總體耗水量。同時,一些芯片制造廠商也更青睞于使用較純凈的新生水清洗芯片,因為自來水純凈度較低,必須過濾后才能用于清洗芯片,操作步驟和成本都要高出許多。據了解,已有超過300家商業企業使用新生水,較大幅度地節省了工業用水。
在生活用水方面,新加坡從2003年2月正式啟動新生水推廣活動,向民眾免費贈送了大量瓶裝新生水,鼓勵人們盡可能多地使用新生水。同時,新加坡開始將少量的新生水注入蓄水池和天然水混合后送往自來水廠,經進一步處理后達到飲用標準,間接作為飲用水供應。目前新生水的注入量大約每天18萬立方米,這一比例不到全部飲用水的1%。新加坡的目標是2011年逐步增加到每天45萬立方米,以后再將這一比例逐步提高。
新生水系統與原有的儲水觀念不同,創造出一種可實時循環,根據需求制定產量而生產潔凈水的全新模式。它的誕生和推廣,使新加坡在污水治理和再循環領域走在了國際前列,成為掌握世界先進水務技術的國家之一。新加坡不僅實現了從依賴逐步走向自立的轉變,而且開始不斷向外輸出水資源解決方案,進而成為水資源管理先進國和水務技術輸出國之一。目前,新加坡提出要力爭成為全球水務樞紐的目標,并將環境和水務產業列為本國今后大力發展的三個重點產業之一。水務產業不但在當地蓬勃發展,而且成為其推動國際合作項目、開拓海外市場的重要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