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川
北歐國家在發展可再生能源上為全球樹立了標桿,而這其中,化石能源缺乏的瑞典,在發展可再生能源、推進低碳經濟上所取得的成績令世人矚目。近20年來,瑞典國民生產總值增長44% ,但是溫室氣體排放量卻降低近9%。2006年,瑞典更是提出15年后,要成為全球首個無油國。此舉彰顯了瑞典在擺脫對石油的依賴、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上的雄心,瑞典駐華大使林川先生對此充滿信心。
中國能源報:瑞典在低碳和環保工作方面領先全球,您能給我們介紹一下瑞典人的低碳生活方式嗎?
林川:環保、低碳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我們可以通過很多途徑來改變生活方式,譬如改變汽車驅動方式、用水處理廠的淤泥生產沼氣、將房屋更好的隔熱等。另外,我們還可以用生活垃圾,比如食物垃圾、水處理過程中的垃圾等來生產沼氣。為了走得更遠,我們應該改變行事方式。此外,選擇怎樣的出行方式也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方面。在斯德哥爾摩及許多城市,我們非常推崇使用自行車,這既環保又節能。
中國能源報:瑞典計劃到2020年,將其可再生能源消費比例提高到49%,這在歐盟,乃至整個世界來說都是相當高的目標,瑞典在實現這個目標上有什么優勢?
林川:對于環保和可再生能源開發,我們是很早的行動者。目前全球在這些方面所呈現的趨勢,瑞典早些年就開始探索。當我們明確了未來的發展道路后,就不會再遲疑了。我們意識到瑞典需要改變能源習慣,因此很早就開始行動。大約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就通過很多方式來節能。自那以后,我們就習慣于從環保、低碳這個角度來思考問題,比如,怎么從環保的角度來評估一個工廠等。
中國能源報:2006年,瑞典政府宣布,計劃用15年時間成為全球首個完全不依靠石油的國家,而且還不需要增建核電廠,您怎樣看待這一目標?
林川:我們一直都在盡力減少對石油的依賴。譬如以前家庭取暖很耗油,現在這一狀況已得到徹底改變。我時常會回瑞典的家,之前家中有個燒油的老式壁爐,我回去之后,就換上了熱交換器,它既可以發電,又可以通過氣泵取暖,既節能又環保。
目前,我們正朝著這個目標穩步前進,正在加大沼氣產量。2008年,我們有227家公司生產沼氣,發電量約為140萬兆瓦時;計劃今年沼氣發電量將達到210萬兆瓦時。中國和瑞典都有很多污水處理廠,我們可以用污水處理廠中的淤泥制造沼氣。同時,也可以對食物垃圾進行再利用。比如,重慶有一家叫做普拉克的瑞典公司,他們每天都對當地餐飲業所產生的170噸食物垃圾進行再利用以生產沼氣。這些沼氣可以為城市公交車提供燃料。重慶餐飲業每天產生的食物垃圾達500余噸,如果對這些殘余物加以利用,那么城市將變得更美好。事實上,每個城市都可以這樣。#p#副標題#e#
另外,我們通過對石油征稅來促進其他能源的發展。在瑞典,石油的價格很高,汽油稅也很高,因此,相比之下,其他能源更有吸引力。石油價格高,有利于轉變經濟模式,因為我們會推薦購買那些耗油少的車,同時推薦居民不要靠石油取暖。征稅是一個好方法,我們可以將征來的稅款用于垃圾處理、發展可再生能源等。
中國能源報:您剛才一直提到減少對石油的依賴,那么瑞典對石油的危機感來自哪里?
林川:1973年的石油危機導致許多西方國家陷入經濟危機。當時石油價格高漲,而瑞典則靠進口石油來保證建筑取暖、汽車用油等。這次危機使我們意識到,我們太過于依賴國外石油。瑞典居民也在思索,怎樣才能用更少的石油保證房屋的取暖,并開始關注建筑行業節能的重要性,而這種經驗對于今天的中國來說,也很重要。中國的建筑業正迅速發展,每個月都有超過100萬的人口進入城市,建筑數量幾乎占到全球在建數量的一半。對于中國來說,建造高質量的房屋很重要。從能源角度來說,如果房屋質量不高,那么其維護成本將會逐年增加。1979年瑞典又經歷了一次石油危機,這使我們意識到,應該從根本上改變房屋構建模式及汽車能耗等問題。
中國能源報:無油目標中指明不增建新核電廠,而核電在瑞典所占比重很高,那么瑞典國內對發展核電持什么態度?
林川:是否發展核電,這在瑞典存在不少爭議。我們曾經進行過一次全民公投。答案是不打算進一步發展核電,最終將關閉核電站。多年來,我們核電行業對核廢料處理很謹慎,安全記錄也很良好 ,因此,公眾態度開始變得積極起來。未來我們可能建更多核電站,但是目前還沒有決議。
中國能源報:目前,全球核電大有復興的趨勢,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少國家都在發展核電,您對此有什么看法?
林川:中國民眾應該對核電充滿信心,這很重要,而這種信心應該來自對核電站的安全維護和處理及非常好的安全記錄。一起安全事故就能迅速抹去所有的信心。不論在世界哪個角落,任何一起核安全事故都會讓全球很擔心,因此,我們必須有很強的政府安全監控系統及很好的運營商。同時,我們也應該知道如何很好地處理核廢料,如何處理老化核電站。
中國能源報:瑞典在環保車發展上做得很好,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瑞典每出售3輛汽車中,就有一輛是環保汽車,而中國近日也對環保車推出了補貼計劃,我們能分享瑞典成功的經驗嗎?
林川:瑞典一直致力于改善汽車燃料問題,對環保汽車同樣提供一些補貼和優惠。從2007年到2009年底,瑞典政府對使用生物能源的汽車進行10000瑞典克朗(約8852元人民幣)的補貼。另外,瑞典為了促進綠色汽車的使用,采取了諸如降低汽車購置稅、免費停車等措施。中國在電動車電池上擁有先進技術,可以用電來驅動汽車,從而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中國對環保車進行補貼,這能帶動更多的研發項目,因為商業群體會意識到,如果能生產更好的電池,那么利潤額就更大。同時,對環保汽車進行補貼,就會有更多人去購買這種車輛,制造商也會認為這是個巨大的市場,因此,我覺得這對中國來說是個很好的選擇,而世界也將從中受益。我們意識到,100年前,汽車引擎是個很好的技術,但是目前我們需要逐漸拋棄這種燃油引擎,因為它們耗油多,而這個地球的石油越來越少。
中國能源報:有分析顯示,中國已成為瑞典清潔技術出口的第二大市場,您怎樣看待中國的清潔能源市場?
林川:瑞典是全球最早發展清潔技術的國家之一,我們在清潔能源上的技術一直處于領先水平,因此,我們能為中國提供許多很好的技術資源。瑞典駐華使館對此很關注,我們有一個名為CENTEC的環境技術中心,這里有許多優秀的中國和瑞典員工。我們對能源技術有豐富的經驗,特別是從水處理廠、食物垃圾中制造沼氣等。同樣,我們對城市設計也很熟悉。當我們構建一個新的城市區域時,如果能進行很好的規劃,就能大大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河北唐山市的曹妃甸生態城是由中瑞合建的,我想它可能是中國所建的最好的生態區之一。希望中國和瑞典能在清潔技術領域加強合作。(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