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時節,前往寢窩水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水光粼粼、碧波蕩漾的一泓清水,水中還倒映出藍天和白云。這與幾年前那滿目污穢的景象形成強烈對照。指著清澈的水面,水庫管理人員不住地夸贊:“本溪人像愛護自家‘水缸’一樣呵護寢窩水庫,不斷加大太子河上游的污染治理力度。上游來水干凈了,這才造就了這泓清水。 ”
寢窩水庫是國家建在太子河中段的一座大二型水利樞紐工程,位于本溪與遼陽交界處,是遼陽人民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過去,由于本溪一側的小鐵礦、小選場等較多,而且多集中于水庫周邊。這倒不是誰特意安排的,只不過是一些不法業主為逃避檢查和處罰所采取的伎倆。他們常常越界經營和跨界排污。亂采、亂棄、亂排,一度把寢窩水庫糟蹋得不成樣子,水質基本上是劣五類,庫里到處是黃色的污水,還飄浮著一片片黑色的油污,水上無禽,水下無魚,周邊彌漫著異味。兩個山水相依的上下游城市,沒少因寢窩水庫的環境問題發生爭執。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本溪市主要領導多次到寢窩水庫察看,無不被庫區的污染狀況所震驚,也深感自身的責任之重大。反思那種“自掃門前雪”和簡單“拒污染于門外”的做法,是有悖于科學發展觀的。于是,他們從大局出發,以遼河綜合治理為契機,部署和開展了一場寢窩水庫保衛戰。
保衛戰首戰的重點放在了清理整頓污染企業上。不僅對小鐵礦、小選場進行重點整治,其他“十五小”也被列入整治范圍,該查的查,該封的封,該關的關,先后有30多家盤踞在太子河沿岸的小鐵礦、小選場等被關閉。即使是在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本溪市還是擠出了7106萬元,上馬了14項與治理寢窩水庫污染有關的工程項目,包括本溪市啤酒廠污水回收再利用、本鋼特鋼公司污水綜合利用等,實現了年減排化學需氧量3790噸的效果。
進入“十五”后,本溪市開始了寢窩水庫保衛戰的攻堅戰役。市里總計投資13.5億元,先后完成了市污水處理廠、本鋼污水處理廠、本鋼焦化廠生物脫氮等27項重點污水處理工程。實現了年處理污水1億噸,年減排污水4600萬噸,減排化學需氧量6500噸,減排氨氮等化學物質1200噸,極大減輕了太子河的負擔,同時也凈化了寢窩水庫的水質。在“十一五”期間,寢窩水庫保衛戰進入了鞏固和收官階段。一方面是投資4.28億元,安排11個重點水環境治理項目,可實現年減排化學需氧量9200噸、減排氮505噸、揮發酚13.76噸、氰化物45.6噸、各種懸浮物150噸。另一方面又把重點放在了保護水質的長效機制建設上。一是兩市攜手建立了聯合執法制度,共同打擊違法排污行為;二是提高項目準入門檻,嚴把審批關,凡不符合環保要求,特別是污染水庫的,一律拒之門外。今年前8個月,本溪市就有16個項目因此未能通過審批;三是除管好太子河外,細河等凡注入寢窩水庫的大小河流,全部納入到管理范疇之內。
本溪開展的“保衛戰”,有力地配合了遼陽對寢窩水庫水環境的綜合治理。寢窩水庫的水質在一天天變清,普遍達到了國家三類水質標準,有些地方已達到了二類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