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改革體制,創新機制,統籌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變“多條龍”管水為“一條龍”管水,實現了全區城鄉污水處理全覆蓋,使污水處理難題逐步得到解決。
據了解,截至2008年底,武進區已經提前兩年完成了武進區城鎮污水處理“十一五”規劃目標,全區污水處理率達到82.05%。
推行水務一體化實現“一條龍”管水
根據江蘇省政府要求,到2008年底前,太湖地區城鎮污水處理單位要全部改制為獨立企業法人,實現“管辦”分離;所有污水處理廠年內必須完成提標改造,污水排放嚴格執行《太湖地區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重點工業行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標準,武進區有7座污水處理廠在此次提標改造之列。
為了做好此次提標改造工作,全面提升全區水環境質量,武進區明確提出了對全區城鎮污水處理工程建設與管理實施一體化的要求,并成立了城鎮污水處理工程建設與管理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重點實施一體化改革。
由于投資建設主體不同,武進區已建成的15座污水處理廠的運營模式主要有政府融資建設、企業化運營管理,BOT,政府資助、民間企業投資自營,TOT,托管運營5種。由于多種運營模式并存,使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的力度不能統一,進而導致污水處理管網不能統一建設。這種運行模式的多樣化,客觀上影響了全區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的整體效果。
為解決這一問題,武進區按照組建統一平臺、對污水處理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運營、統一監督的要求,積極推行建管分離的市場化運作新機制。2008年8月底,武進區成立了區排水管理處和江蘇大禹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同時,武進區還分批落實污水處理工程收購方案。
一體化整體收購污水處理設施
為了能盡快實現“一條龍管水”的局面,武進區投入大量資金對轄區內的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整體收購。據測算,武進區污水處理設施的收購投資將超過18億元,其中55%~60%的資金由區鎮二級財政直接或間接投入。
據了解,目前,武進區已經完成了鄒區、遙觀、禮嘉3個鎮的污水處理廠泵網收購,預計今年年底前,全區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收購工作可基本完成。對于收回的污水處理廠,武進區“打包”3家出售污水處理廠5年的經營權,使污水處理設施的經營逐步走向市場化。
武進區在收購污水處理廠以及污水配套設施時,分別測定每萬噸污水處理廠收購金額、每公里污水管網、泵站的收購價格,實行定額結算。
武進區規定,在對污水管網的收購過程中,污水管網必須符合《武進區城鎮污水規劃》近期(至2010年)規劃要求,建成并經武進區排水管理處驗收合格,且正常投運。對驗收不合格的污水管網由武進區排水管理處負責整改,整改經費從收購資金中扣除。污水管網的收購資金以污水管道的材質和口徑確定基價(不考慮施工方式)。
在對泵站的收購過程中,規模為0.5萬噸/日~1萬噸/日,可以正常運行的泵站基價為每座120萬元,1萬噸/日以上基價均為每座150萬,規模為0.5萬噸/日以下(含0.5萬噸/日)泵站基價為每座70萬元。實際收購標準按以上基價的50%確定,泵站的用地進行無償移交。同時,武進區對所收購的污水處理廠還進行了用地補貼。
建管分離明確權責
武進區在成立了排水管理處和江蘇大禹水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禹公司)后,明確了其主要職能。排水管理處主要負責全區污水處理工程的規劃、建設、管理和監督,以及全區污水處理費的征收,而大禹公司主要負責全區污水處理工程的投資建設、運行管理等工作。
同時,武進區還明確了排水管理處和大禹公司的一系列運行管理體制。
在工程建設方面,由排水管理處收購后的污水處理廠,其提標改造工程和新擴建工程由排水管理處負責實施;未完成收購和以BOT方式運行的污水處理廠,其提標改造工程由所在鎮負責按期完成。
在運行管理經費上,武進區自來水公司直管到戶的鎮,由武進區自來水公司按有關文件規定:將征收的污水處理費按期解繳區財政專戶,專款專用;尚未由武進區自來水公司直管到戶,目前仍實行自來水轉供的鎮,在現行城鎮轉供水價上加征污水處理專項運管經費,由武進區自來水公司代征,并將代征的污水處理費按期解繳區財政專戶,專款專用。
由武進區排水管理處收購的污水處理工程由排水管理處委托水務公司運行管理,未收購的污水處理工程仍按現有模式運行管理。全區所有污水處理工程由排水管理處負責行業監管。以BOT方式運行的鎮(區)污水處理廠,其轄區內的污水處理管網和泵站,可先行實施政府收購,完成收購后,由排水管理處根據污水廠實際處理量(裝表計量),與所在鎮(區)結算污水處理費,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費用仍由所在鎮(區)按特許經營協議規定承擔。
在接管企業的監管上,接管排污企業的污水排放需符合接管標準方可接入城鎮污水收集管網,同時,必須按要求安裝流量計和在線監控設施,并接入環保部門和排水管理處監控系統,接受排水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