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座?太多了!”昨日,2009東莞創新論壇第九期——廢水治理及資源化技術論壇在東莞科技館舉行。美國環境工程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黃汝常和觀眾分享了治理廢水的最新科技成果。
污水處理廠越多成本越高
“只要能將管網鋪設到位,一個城市最好只建設一個污水處理廠。”黃汝常介紹,“污水處理廠越多意味著管網越復雜,收集污水的成本也高,因此,理論上說污水處理廠越少越節省處理費用。”
當黃汝常得知東莞將要建設34個污水處理廠時,他不禁瞪大了眼睛,脫口而出:“這么多?”他表示,自己不了解東莞的情況,但覺得這個數字遠遠超出預料:“三四個就可以了。”
他提醒說,在美國,污水處理廠的工作人員需要經過10個月的嚴格培訓才能上崗,而如果按照每個污水處理廠15個工作人員算,東莞需要400多個專業工作人員,培訓的強度很大。并且,每個污水處理廠都必須配備實驗室。“我建議相鄰的兩三個污水處理廠共建實驗室,合用會節省一些資金。”
廢水處理研究要長期維持
“在運河邊沒有聞到臭味。”第一次來莞的黃汝常對于“走馬觀花”看到的運河水質尚感滿意,并贊揚市民的環保意識。
“東莞工業很多,廢水處理是個很重要的課題。”黃汝常呼吁,政府應該撥出一部分經費,用于維持長期的廢水處理研究。記者潘彧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水工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