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環附近將現廣闊水面相當于18個昆明湖離北京中心城區最近、面積最大的大寧調蓄水庫將于2011年建成,這座總儲水量大約相當于18個昆明湖的水庫將成為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中重要的一環,同時會在北京城區的西南方、京石高速公路附近創造出廣闊的水面。日前,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表示,北京正在加快大寧水庫、南干渠等重要工程建設進度,未來北京將形成西沿四環、東南北三面沿五環鋪設完成“環狀”結構的地下南水北調供水網絡。
大寧調蓄水庫后年建成
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說,今年已經動工開建的大寧調蓄水庫,將主要起到調節南水北調管線來水作用,總庫容達3700萬立方米,相當于18個昆明湖。水庫將于2011年建成,將是南五環路附近最大的水庫,也是離中心城區最近的一座大型水庫。庫區位于杜家坎以南、大寧村以北的區域,主要利用舊有的水利設施進行改造。未來長江水進京后,該地區將形成面積廣闊的水面,除了發揮重要的調節水量及防汛功能外,對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改善也將產生重要影響。
此外,今年本市進行的另外一項南水北調市內配套工程是南干渠工程,承擔為本市東南部地區的郭公莊水廠、黃村水廠、亦莊水廠提供原水的任務。工程位于豐臺區、大興區,全長27公里,將于2012年建成。南干渠連接的水廠將成為南城地區居民主要的供水保障點。
有關負責人表示,到2014年,北京南水北調市內配套工程基本完工后,將形成西部沿西四環、北東南部沿五環的地下暗渠環狀供水網絡,北京中心城區都將被這個網絡覆蓋。
南水北調水質上三道“保險”
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中心副主任張大成表示,南水北調工程水質有可靠保障。他說,目前北京段已建成約80余公里的地下管涵,地面明渠僅有800多米長,而這部分明渠已經實現全封閉管理,未來團城湖調蓄池以及大寧調蓄水庫也都是封閉式管理。
“我們在北京轄區內建成了三道防線,關鍵節點建立了退水機制。”張大成介紹說。第一道防線是拒馬河,當拒馬河上游水質監測出現問題時,可以關閉總干渠北拒馬河暗渠進口,開啟退水閘,將有問題水體排出管線;第二道防線是大寧調蓄水庫,當這里的水質監測出現問題時,可以將有問題水體排入滯洪水庫或永定河,避免劣質水進入市區;第三道防線是城市排水系統,當明渠水質監測出現問題時,可以關閉各自來水廠取水口,開啟新開渠分水口、永引渠分水口,將來水接入城市排水系統排出,不進入自來水廠管線。此外,還將在河北七里莊建設一處水質監測站點,在來水進京前提前進行檢測,儀器檢測則是隨時進行。晨報記者 賀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