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藍水清,映襯得廣州更加美麗 CFP供圖
打造亞運藍天白云·行動篇
本報記者 張小磊 通訊員 穗環宣
一年后的今天,廣州將揭開第16屆亞運會的帷幕。廣州亞運環境質量保障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工作將如何開展?本報記者走訪了廣州市環保局。據了解,廣州市將進一步強化對火電廠、工業源、機動車、揚塵源、產生揮發性有機物行業的污染控制和監管,以確保亞運前廣州能真正兌現“天更藍、水更清”。
工廠減排:重點工業企業脫硫基本完成
目前,廣州市重點工業企業脫硫工作已基本完成,與2004年相比,脫硫能力從1.9萬噸/年上升到12.3萬噸/年,二氧化硫年排放總量從18.5萬噸下降到9.99萬噸,降幅46%。淘汰了91家1425萬噸落后水泥產能;關停19個小火電項目共195.6萬千瓦機組;與2004年相比,全市工業煙塵年排放總量下降30%,工業粉塵年排放總量下降68.4%。
另外,部分電廠已完成脫硝,每年減少氮氧化物排放約4000噸。珠江電廠脫硝工程也已正式動工,4臺機組可望明年亞運前投入運行,屆時可削減氮氧化物排放量1萬噸。目前,國家和省重點監控的14家大氣污染企業已實現聯網監控。
市環保局表示,廣州市下一步將繼續落實《廣州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方案》,確保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在8.5萬噸,比2008年下降15%;削減全市工業氮氧化物排放總量30%;強化電廠和工業企業煙塵、粉塵治理,保證除塵率達到98%以上。
環保“退二”:明年9月前關閉4噸以下燃煤鍋爐
記者了解到,廣州市在前期拆除641條煙囪,關、停、搬147家大型工業企業的基礎上,列入第一批2009年前完成環保“退二”的90家企業,70家已完成停業、關閉或搬遷,完成率77.8%。2010年6月30日之后,環城高速公路以內的中心城區將禁止銷售和使用高污染燃料,目前禁燃區內已有25家企業完成清潔能源改造工作。
接下來,環保部門將督促20家未完成環保“退二”企業,年底前完成停業、關閉或搬遷工作;2010年6月30日前,環城高速公路以內的中心城區將禁止銷售和使用高污染燃料,削減中心區二氧化硫排放約8500噸、氮氧化物排放約7000噸、煙塵排放約1300噸。2010年9月30日前,淘汰4噸/小時以下(含4噸/小時)和投入使用8年以上的10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
尾氣治理:違反限行規定罰200元扣2分
2006年9月1日,廣州市提前實施機動車國Ⅲ排放標準,全市已有約45萬輛國Ⅲ汽車,相比國Ⅱ標準汽車減少污染物排放量約50%;2007年1月起在市區全面禁行摩托車,每年減少排放一氧化碳2.4萬噸、氮氧化物0.01萬噸、顆粒物0.03萬噸;2008年5月1日,全市全面推廣使用國Ⅲ標準車用燃油,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等排放量比使用國Ⅱ燃油平均削減10%左右,到2010年削減氮氧化物排放量4.2萬噸。
不僅如此,2008年12月,廣州又全面啟動了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目前,已對近117.2萬輛本市籍、34.8萬輛外地籍汽車核發環保標志,并完成170輛市政工程施工車輛的整治及86輛持黃標環衛車輛的淘汰更新。
日前廣州市環保局、交委、交警三部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決定從亞運會倒計時一周年之日起,對違反高排放汽車限行規定通告的行為實施罰款200元、扣2分的處罰。
從2010年6月起,限行路段還將從目前的七干道擴大至以東南西環高速公路及黃石路、白云大道等為界的區域。環保部門表示,將盡快出臺鼓勵淘汰黃標車的經濟獎勵政策,加快淘汰高污染車輛,到2010年減少4.2萬噸氮氧化物排放。
揚塵控制:廢棄物滯留不超過18分鐘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珠三角亞運空氣保障會議上獲悉,明年1月1日,珠三角地區要逐步開展揚塵污染控制區創建工作。作為亞運空氣保障的中心城市,廣州目前已完成190塊閑置工地和停建工地的整治,全市一、二級馬路全部實行16小時保潔,創建“市容達標路、樣板路”96條共130多公里。
有關人士透露,接下來還將監督對全市所有建筑施工工地落實“六個100%”(施工現場100%圍蔽,工地砂土100%覆蓋,工地路面100%硬地化,拆除工程100%灑水壓塵,出工地車輛100%沖凈車輪車身,暫不開發的場地100%綠化),創建揚塵污染控制區,提高空氣能見度、清潔度,市民對工地揚塵污染投訴比2008年下降50%。
廣州市環保部門表示,2010年9月底前,貯存、堆放煤炭、煤渣、煤灰、砂石、灰土等易產生揚塵物料的場所,將建成封閉設施。2010年10月25日前,全市基礎設施、市政道路、園林綠化、環境景觀整治等施工工地收尾工程將完工,并完成環境生態恢復。
亞運會期間主要道路機掃率達到31.3%,一、二級的道路16小時保潔率達到100%,重點地區和主要道路的廢棄物滯留時間不超過18分鐘。
油煙防治:飲食服務業必須使用清潔能源
市環保局介紹,為了保障亞運會空氣質量,廣州還將整治飲食業污染:嚴禁居民樓下新建飲食店檔;開展查處取締無照經營和超范圍經營飲食服務業戶專項整治行動;2010年6月底前,所有產生油煙污染的飲食服務業單位100%安裝油煙凈化設施;新建的飲食服務經營場所,必須使用電、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清潔能源;已建的飲食服務經營場所限期改用清潔能源。
目前,廣州建成區內飲食業大灶清潔能源使用率達到94%以上。全市4371家大型餐飲業戶安裝了油煙治理設施,部分設施還實現了遠程在線監控。重點整治的338家污染超標、擾民飲食業戶,全部完成關停或整改。今年1-10月,市環保部門接到餐飲業污染投訴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9.78%。
VOC控制:逾期未完成一律停業
揮發性有機物(簡稱VOC)是城市灰霾重要元兇,記者昨天從環保局獲悉,日前廣州正在推進5座加油站、2座儲油庫、10輛油罐車油氣回收示范工程。駐穗部隊年底前也將完成4個加油站的治理,亞運會前完成13個加油站、58輛油罐車、1座儲油庫的治理。
煉油、石油化工、油漆和涂料制造、橡膠制品制造、皮鞋制造、人造板及木質家具制造、印刷業、汽車及配件噴涂、電子產品制造、服裝干洗、建筑業等11個行業4000多家企業,已完成整改企業1025家,占總數23%。
2010年9月30日前,全市553個加油站、19個儲油庫、466輛油罐車油氣回收綜合治理工程,油氣回收率達90%以上,每年減少油氣排放約1萬噸;同時,全市11個行業共4000多家企業必須完成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整改工作,削減揮發性有機物排放1.34萬噸。逾期未完成任務的,一律依法停止營業。
打擊排污:125家企業完成掛牌督辦任務
據悉,2008年,廣州市環保部門行政處罰案件2242宗、“雙停”及關閉企業(項目)1700家(個),超過過去5年的總和;罰款總額7056.48萬元,超過廣州市環保機構成立以來過去30年的總和。
今年,對涉及12個區、縣級市的7類環境問題、169家排污企業實施掛牌督辦。目前,共有125家完成了掛牌督辦任務,其中關停122家,3家完成整改。
廣州市環保局表示,接下來市局將強化監管,及時發現、取締無證無照經營的排放廢氣的工業、飲食服務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還將進一步完善“掛牌督辦”制度,在加強對重點污染源整治監管的同時,對區域、行業的重點、熱點及難點環境問題實施“掛牌督辦”。對不達標的企業下達整改通知,全過程跟蹤整改項目的實施情況;對超標排放、污染擾民嚴重的企業,經限期治理仍不達標的,堅決予以關停。促使環境監管對象做到“3個100%”(該整改的100%整改,該限產的100%限產,該停產的100%停產),確保亞運空氣質量保障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建立市、區(縣級市)、街(鎮)、社區(村)四級環境監管網絡,強化屬地管理,實現環境監管聯動。
區域聯防:珠三角油氣治理未完成則停產
“亞運會的成功舉辦代表的不僅是廣州的風貌,也是廣東的風采,更折射出中國的風格,同時也是展示廣東省積極推動大氣污染防治成果的機會。”據介紹,珠三角各地正積極按照廣東省的統一部署,加大空氣污染整治力度。
記者了解到,深圳市啟動降氮脫硝工作,媽灣電廠完成了脫銷規劃;為控制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政府還投入2000余萬元鼓勵完成200家油庫、油站的油氣回收治理工程。東莞市完成了沙角電廠群10臺燃煤機組脫硫工程建設,年削減二氧化硫排放9萬多噸。佛山市2006年以來,調整重污染行業產業結構,關閉19家電廠,關停陶瓷行業171家,關停立窯水泥生產企業30家。
“按照省的部署,珠江三角洲各城市2010年9月30日前必須全部完成油站、油庫、油車的油氣回收綜合治理工作,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一律停產。”有關負責人表示。
改善水環境:整治污水直排的房地產項目
據了解,去年廣州投入486.15億元治水,包括治理污水、調水補水、綜合整治河涌、治理中心城區水浸街、分流中心城區雨污。中心城區共有231條(段)河涌,目前已全面完成珠江前航道和28條(段)河涌截污以及56條河涌綜合整治。全市已建成生活污水處理廠16座,生活污水處理能力達到232.4萬噸/日,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與2004年相比提高16.74個百分點。全市17個中心鎮污水處理廠建設正在加快推進。
截至目前,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排污口已全部拆除,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排污口和集污范圍內排放生活污水單位整治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
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07年7月啟動的西江引水工程,預計2010年亞運會前完成建設,全市飲用水源可實現100%達標。在2010年6月30日前,將分期分批對廢(污)水排污單位進行全面整治,強制拆除或封閉逾期未拆除的排污口,整治生活污水直排的房地產項目。屆時,納入整治任務的121條河涌水質將不黑不臭;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5%,2010年亞運會前實現廣州“水更清”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