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就《云南省滇池“一湖一策”保護治理行動方案(2021—2023 年)》(以下簡稱《方案》)召開政策解讀會。按照《方案》,未來3年,昆明將以“退、減、調、治、管”為重點舉措開展滇池保護治理工作,使滇池草海水質穩定達到Ⅳ類、外海水質達到Ⅳ類。目前《方案》正在公示和征求意見,社會各界可在7月29日前向市滇池管理局提出意見或建議。
實施54個重點項目推進滇池保護治理
解讀會上,市滇池管理局局長付文介紹,根據今年3月25日省湖泊保護治理工作會議要求,以及4月2日省河長辦九大高原湖泊“一湖一策”方案編制視頻會議和5月19日省政府專題研究會議安排,為貫徹落實“四個堅持”“五個徹底轉變”,以“革命性舉措”深入推進滇池保護治理、堅持保護第一讓滇池休養生息,昆明市對照省河長辦印發的編制大綱,以水質改善、水環境改善、水生態改善三位一體為核心目標,以“退、減、調、治、管”為重點舉措,經多次修改完善,6月編制完成《云南省滇池“一湖一策”保護治理行動方案(2021-2023年)》。
“《方案》通過對2018年至2020年方案實施效果評估,分析滇池湖泊健康狀況及管理保護現狀,識別診斷湖泊保護治理存在的問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和科學治滇、系統治滇、集約治滇、依法治滇,推動系統治理、協同聯動、多元共治,研究提出了2021年至2023年滇池‘一湖一策’保護治理行動的總體目標、‘退、減、調、治、管’的具體目標和工作任務。”付文表示,《方案》總體目標為,到2023年繼續推進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的生產生活方式,使湖泊生態緩沖帶得到維持和恢復,滇池草海水質穩定達到Ⅳ類、外海水質達到Ⅳ類,其中化學需氧量(COD)將≦40mg/L,與國家生態環境部擬定的滇池外海國控斷面“十四五”期間水質目標一致﹔35條入湖河道中19條水質達到Ⅲ類及以上,16條水質達到Ⅳ類﹔滇池發生藍藻水華程度明顯減輕,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有所提升。2021年至2023年實施重點項目54個,總投資136.36億元。
“退”:沿湖濱生態帶邊界建設生態廊道
在“退”工作中,將繼續完善滇池湖濱生態帶,科學確定滇池湖濱生態帶范圍,適當擴大核心保護區。沿湖濱生態帶邊界建設生態廊道,2022年完成草海及滇池北岸先行示范區生態廊道,2023年完成滇池東岸、南岸、西岸生態廊道及連通工程,實現環湖貫通。
據介紹,滇池分級保護范圍劃定工作已於2015年完成。滇池水域及保護界樁向外水平延伸100米以內的區域(保護界樁在環湖路以外的,以環湖路以內的路緣線為界),劃定為一級保護區,面積為323.97平方千米(含滇池水面及湖濱生態帶)。未來3年中,將遷出湖濱生態帶人為設施,全面清理、遷出滇池一級保護區內不符合滇池保護條例要求的建(構)筑物,形成“人退湖進、還湖於湖”空間管控格局。“在此項工作中,將對一級保護區進行全面排查,一切不符合滇池保護治理的建(構)筑物都將進行拆除,需要說明的是,文物、歷史建筑和宗教場所不會進行一刀切,變電站、抽水房等功能性建筑將在一段時間內予以保留,待功能喪失后再遷出。”付文表示。
“減”:建立滇池保護緩沖帶
“計劃在湖濱生態帶外側建立滇池保護緩沖帶,嚴格控制緩沖帶內污染排放,人口只出不進、村莊和建設用地只減不增。《方案》中暫定以滇池一級保護區為界向陸地外延200米建立滇池保護緩沖帶,滇池保護緩沖帶最終范圍將以省級提出的要求為準。”付文介紹。
同時,將優化流域空間布局,編制《滇池流域國土空間保護和科學利用專項規劃(2021-2035年)》,科學確定流域生態環境容量、承載人口上限和建設用地規模,引導人口、建設用地向流域外轉移,實現流域內外協調發展。嚴選產業、減污染負荷,完成云南云銅股份有限公司搬遷,落實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嚴格控制高污染、高耗水項目建設,落實節水發展,2023年流域萬元地區生產總值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降低6%﹔推進既有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循環化改造。強化節約用水,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流域城市污水、雨水再生利用,2023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含河道生態補水)達到80%以上。實現從“環湖造城、環湖布局”向“離湖布局、遠湖發展”的轉變。
“調”:打造綠色農業示范區
目前,滇池流域農業種植面積約60萬畝,主導產業為蔬菜和花卉。按照《方案》,將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轉變生產方式,開展環湖路臨湖一側及外延200米范圍內蔬菜、花卉種植大棚拆除,調整種植結構,打造綠色農業示范區。
同時,推進斗南國際花卉產業園、昆明梁王山農業公園等三產融合項目建設。依托“滇池流域都市農業核心區”打造,在晉寧等花卉重點種植區每年實施1萬—1.2萬畝花卉產業綠色種植升級改造﹔實施化肥減量增效行動,每年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30萬畝,2023年流域化肥施用量比2020年降低7%﹔推進農田灌溉尾水循環利用系統建設,在滇池流域及補水區內新建調蓄庫塘、生態溝渠,收集利用農田灌溉尾水﹔全面禁止高毒農藥的銷售使用。
此外,將加強對規模化畜禽養殖禁養成果的動態管理,鞏固畜禽規模化禁養成果,積極引導養殖戶對散養畜禽糞污進行干濕分離,采取就近就地還田作肥等手段,持續推進畜禽糞污綜合利用,2023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
“治”:實施城鎮截污治污行動
將實施城鎮截污治污行動,推進主城二環路內老舊城區排水系統雨污分流改造,通過新建管道、接口改造、庭院雨污分流改造等措施,減少雨季溢流的雨污混合水進入河道、滇池﹔繼續推進《昆明市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加快推進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改造和建設,流域城鎮生活污水收集率較2020年增長3%﹔完成85個城市更新改造項目,同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2021年全面完成建設區摸底調查和海綿城市建設提升改造工程項目庫建立工作,2023年全面完成海綿城市建設提升改造。補齊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短板,滇池流域已建成28座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232萬立方米/日,下一步還將完成第十四水質凈化廠、巫家壩污水處理廠建設和第十三水質凈化廠擴建。
同時,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滇池流域農村衛生廁所全普及﹔推進盤龍區、官渡區(空港經濟區)、晉寧區、呈貢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的完善與建設,流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90%以上。
此外,將深化內源污染治理,強化藍藻防控,繼續實施污染底泥疏浚和污泥無害化處理,削減內源污染,同步抓好滇池重點水域藍藻防控,通過建設藍藻打撈處理站,降低重點水域藍藻水華富集,并發揮魚類在生物治理富營養化水體中的積極作用。全面建設美麗河道,完成盤龍江、篆塘河、金汁河、瑤沖河、白魚河、東大河、柴河、古城河、新老運糧河等美麗河道建設及支流溝渠綜合整治。
“管”:2023年流域森林覆蓋率≧42%
嚴格空間管控,推進流域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人口、產業、建設用地向流域外逐步疏解。強化生態管育,積極申報開展滇池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實現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監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監管,推進流域“生態圈”綜合治理,鞏固提升流域森林系統生態功能,到2023年流域森林覆蓋率≧42%﹔牢牢守住水源地自然生態安全底線﹔結合美麗河道建設,構建河道生態系統,全力落實“美麗河湖”建設﹔強化藻類水華風險防范和湖濱濕地連片貫通。
從嚴依法監管,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從嚴處罰,著力解決環境違法、生態破壞、風險隱患突出等問題。加強科學管理,完善監測和評價體系,建立和完善滇池流域水資源承載能力、水污染負荷、水生態安全的預警體系﹔建設智慧滇池管理系統,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5G、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建立和完善滇池流域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信息管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