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中的市民匆忙過馬路。深圳年降水量達30億立方米,但大多白白流走。
深圳缺水嗎?缺!在國家水利部門的統計中,深圳屬于最嚴重的缺水城市,本地水源僅能滿足兩成需求量。
深圳缺水嗎?似乎又不缺少。深圳的年降水量多達30億立方米,但水庫、河流等多年平均蓄水量只有5億立方米,大量降水白白流走。
向天要水,這是深圳解決缺水問題的可行路徑。深圳商報記者近來調查發現,盡管雨水回收利用早已悄然展開,并且逐步實質推廣,取得顯著節水成效,但前期投入高、市民認識不足、舊小區改造要再破土動工等因素,又讓雨水收集系統難以大面積推廣。
常年叫渴,
水患卻不斷
一方面常年“叫渴”,一方面水患不斷,這便是深圳的尷尬。深圳商報記者從深圳市水務局了解到,深圳水情有幾個特點,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本地水資源匱乏。由于地理條件比較特殊,深圳境內無大江大河大湖大庫,蓄滯洪能力差,本地水資源供給嚴重不足,七成以上的用水需從市外的東江引入,深圳因此成為全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
與此同時,深圳又是一個降雨充沛、臺風暴雨頻繁的城市,多年平均徑流深度遠高于全國平均數值。據統計,深圳年降水日數平均值140多天,暴雨日近10天,年降水量為30多億立方米,而水庫、河流等多年年平均蓄水利用量卻只有5億立方米,大量降水白白流走。
近年來,深圳不少專家提出“雨水回收利用”的課題,在每年“兩會”期間也經常見到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為此呼吁。市水務局相關工作人員認為,結合深圳氣候條件,把雨水攔截并儲存起來,留到用水高峰或者缺水季節加以利用,這樣既可緩解甚至解決深圳缺水難題,又可減輕乃至避免洪澇災害。
雨水回收利用是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將降雨收集后,經過適當處理儲存并加以利用,可以在修建水庫、塘壩等蓄水工程之外,充分利用屋頂、草坪以及馬路等收集雨水。簡單處理后即可利用于綠化、降塵以及居民沖廁所,使用成本也較為低廉。分散儲存的雨水,還可以就地利用,省工、省時、省力,其成本遠遠小于長距離調水、水廠處理、管道輸送、排污設施。
示范點不俗,
算效益可觀
據了解,雨水回收利用早已在深圳悄然展開,成效顯著。
位于南山區的深圳灣體育中心,通過把雨水收集起來,澆灌植被,沖洗馬桶,兩年的時間里為企業節約用水30多萬元,節水經驗被許多企業借鑒。昨日,華潤置地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介紹,雨水處理設備投資費用約219萬元,并于當年10月正式投產,雨水收集有效面積近4萬平方米,分設大屋蓋雨水收集機房、大水景雨水收集機房、大地廣場雨水收集機房三個系統。“雨水收集系統采用分散收集,分區集中處理的方式,通過分布于鋼結構屋面、大闊面水景、下沉廣場等匯水區域,將雨水收集起來后由管道匯入地下貯水池,經過凈化后回用于綠地和園林澆灌,部分系統與中水系統接駁,可用于衛生間沖洗、停車場沖洗、道路清洗等。”他表示,雨水收集系統,在華潤深圳灣體育中心的工程管理人員操作使用下,三年來產生了良好的綜合效益。截至2013年底,累計收集雨水約7萬多立方米,為體育中心節約企業用水成本30余萬元。
2008年,光明新區規劃部門組織編制《深圳市光明新區再生水及雨水綜合利用專項規劃》,這是深圳市首個雨水綜合利用專項規劃。2011年10月,光明新區被國家住房和建設部正式批復列為國家低沖擊開發雨水綜合利用示范區。低影響開發要求源頭模擬自然、生態的狀況進行徑流水質與水量的管理,使區域開發后的水文狀態接近開發前。光明新區新建市政道路、光明新區群眾文化體育中心、新城公園、明湖公園等一大批建設項目按照低沖擊開發模式建設。
到2020年,光明新區將基本建成“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一方面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另一方面緩解水資源短缺壓力,雨水收集利用量替代13%以上城市自來水量。
此外,福田區梅山苑小區、南山區商業文化中心區等雨水收集項目也早已開展。2011年數據顯示,南山商業文化中心區再生水項目年節水達144萬噸,景觀水主要靠收集雨水補充。
老城有難度
回報無優勢
盡管部分雨水收集示范項目成效顯著,相比國內外一些城市,大面積普及的雨水收集項目仍舊不多。
昨日,一家專門從事雨水收集項目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雨水收集目前在國內尚屬新興產業。北京許多樓盤選址時就早早把雨水收集工程規劃納入其中,這樣的情況在深圳卻并不多見。
“深圳之所以難以大面積普及雨水收集項目,困難在于城市土地空間資源有限與項目資金投入大等方面。”記者從規劃國土部門了解到,目前,深圳大型雨水收集項目收集到的雨水,主要有三個用途:第一個作用是補充地下水源和地表水體,第二個是供給市政設施雜用水,例如澆灑道路、市政綠化用水等。最后一個作用,則是作為景觀用水,為人工湖及景觀水體補水。新城區建設初期規劃好雨水收集利用項目,實施推廣比較容易。但對原特區內等中心城區,早期城區規劃已經建成,大面積普及推廣有難度。
在小區收集雨水利用,關鍵是要小區和建筑要有雨水收集處理利用設施。目前,只有在大型水源保護區收集到的雨水匯入水庫經自來水廠處理后才能直接作為自來水使用,居民小區收集的雨水,現有處理利用設施達不到自來水水質要求,不能替代自來水直接使用。另外,由于深圳自來水水價明顯低于北京,再加上居民小區收集的雨水規模較小,投資與回報不一定成正比。
“在雨水收集等再生水利用方面,深圳市相關部門是一直大力支持與推進的。”市水務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近年,深圳高度重視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截至2013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達60%。市節水辦還編制完成了光明、坪山、龍華片區雨水、再生水利用詳細規劃。《深圳市建設項目用水節水管理辦法》中對雨水利用設施建設也有專門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