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海水,有點兒甜……瓶裝出售時添加相應的礦物質即成為礦泉水,不添加任何物質直接灌裝生產,就是用途極為廣泛的純凈水
為確保水質,源水全部用大型泵機從海底抽取。
淡化的核心工藝“閃蒸”車間內看不到“海浪滔天”卻能聽聞感知。
大港發電廠及周邊地區生活均采用淡化海水,就連廠區內的觀賞淡水魚也生活在了“海水”里。
從今天起,本市居民水價每立方米上調0.3元,調整后北京市居民用水銷售價格將由原本的每立方米3.7元調整為每立方米4元。而在隨后兩年,居民用水價格每年都會上調0.3元/立方米,3年共計上調0.9元/立方米,使得居民水價最終達到每立方米4.6元。
北京水資源短缺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在直線距離只有100多公里外的天津,正在大建海水淡化工廠,大桶和小瓶包裝的淡化海水擺在街頭叫賣,價格和礦泉水差不多。北京人是否也能和天津人一樣,喝上淡化的海水呢?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十多名北京市民代表在互動百科公司的組織下,來到天津大港發電廠,實地考察海水淡化,了解北京喝上淡化海水的可能性。
海水39級“閃蒸”后變淡水
進入天津大港發電廠閃蒸廠房,兩個巨大的池子出現在人們面前,這就是海水淡化最核心的“閃蒸工藝”池。池子大約兩層樓高,外面有一個個小窗口,像飛機上的舷窗,可以看到沸騰的海水在不斷翻滾、升騰。
天津大港電廠新聞中心主任時通介紹,天津大港發電廠是個大型火力發電廠,也是個工業用水大戶。每天需要冷卻水2萬噸左右。1990年建成的淡化設施,可以將海水加熱到一定程度后引入壓力,由于海水突然處于過熱狀態,就會立即發生急速蒸餾,蒸餾產生額蒸汽再被冷凝就生成了淡水。39級閃蒸能夠保證海水淡化的經濟性和質量。從1990年到現在,大港發電廠已經生產淡水3000萬噸以上,水質指標達到了醫用蒸餾水的標準。
淡化海水味道像礦泉水
大港發電廠淡化后的海水90%左右用于工業,其余的民用。
海水的味道如何?互動百科公司活動主管張娟擰開一瓶350毫升包裝的小瓶水,輕輕喝了一口。“有一點兒甜味,和礦泉水味道差不多。”工廠負責人說,淡化后的海水直接灌裝生產就是純凈水,添加相應的礦物質就可以做出礦泉水。
大桶的礦泉水批發價在15元左右,350毫升的瓶裝水批發價在0.60元左右。工廠負責人說,目前天津市場上大約25%左右的桶裝水,就是該工廠的淡化海水。但是,淡化海水灌裝后利潤非常低,像那種350毫升的水每瓶的利潤只有幾厘。“我們是集團公司,公司下面有酒店等各種產業,淡化海水的外銷是為了創品牌,并不是為了利潤。”
淡化海水進京還有“坎”
據悉,天津大港發電廠制作淡化水、海水,每噸成本在9元左右。就在大港發電廠的旁邊,日產10萬噸淡化海水的天津大港新泉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剛剛投入運營。時通說,由于該廠淡水產量大,成本遠遠低于大港發電廠。據悉,海水淡化目前大多采用膜處理工藝,原本進口的反滲透膜最近已經實現國產化,國內海水淡化成本最低每噸3.5元左右。
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助理工程師劉國昌說,海水淡化有多種工藝,一般成本在每噸5至7元,如果生產量很大,成本還會降低。天津有多家淡化海水廠,淡化后的海水主要用于工業。“北方水資源緊缺,同時臨近大海,海水是淡水水源的重要補充。海水淡化后再利用管道加壓運輸到北京,這種可能性還是有的,關鍵就在于成本。如果海水淡化成本能夠再降低,海水淡化后大量進入北京市政管道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記者發現,就在天津大港發電廠的閃蒸廠房內,來自通州的一家公司正在做海水淡化實驗,采用的是膜處理工藝。今年年內,兩家海水淡化用的膜生產工廠相繼在北京開工,淡化海水,其實距離北京市民并不遙遠。(記者 賈中山/文 劉航 攝)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水工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