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水庫進入生態災害高風險期,擬出臺有關規定保護水庫水資源
昨天,全省水庫水資源保護工作會議在茂名召開,記者在會上獲悉,廣東水庫生態健康呈現嚴峻的退化趨勢,甚至進入生態災害高風險期。由于人類活動加劇大量氮、磷等營養物質排入庫內污染水體,藻類、水華頻發日益成為威脅主要供水水源的環境生態災害。1996年以來全省有20多座水庫出現不同程度的藍藻水華,其中2000年以來就有18座水庫發生藍藻水華。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出席會議并作講話,副省長李容根作了書面發言。
54座重要供水水庫兩成處于富營養狀態據省水利廳廳長黃柏青介紹,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廣東水庫水環境污染、庫容淤積、水體富營養化、藍藻水華風險增加等生態災害日趨突出,水庫水資源保護面臨嚴峻考驗。2008年省水環境監測中心監測評價的57座水庫中,超Ⅲ類水質的占33.3%,其中中營養化水庫占81.7%、富營養化水庫占18.3%。今年一季度對全省54座重要供水水庫的富營養化和藍藻水華風險現狀調查與分析結果顯示,七成處于由中營養向富營養過渡狀態,兩成處于富營養狀態,可見全省重要供水水庫的富營養化程度趨高;37%的水庫藍藻水華風險較高,15%水庫的藍藻水華風險為中等,至少33%的水庫(18座)有過藍藻水華發生史,有22%水庫(12座)正發生藍藻水華。
2020年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8%會議提出:要用1—2年的時間,在深入開展水庫水資源保護現狀調查、全面掌握主要供水水庫的水質狀況、查清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的基礎上,組織編制完成全省飲用水源水庫的水資源保護規劃。力爭利用5-10年時間將廣東建設成為水庫生態文明強省。2012年全省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要達到95%,其中山區達到98%;到2020年,水庫水功能區全面達標,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8%。
據了解,為加強水庫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我省將出臺《關于加強水庫水資源保護的若干規定》,在水庫水資源保護范圍內的建設管理、水土保護、林木砍伐、漁業養殖和水質監測等方面作出規定,對全省境內小(二)型以上水庫的水資源進行保護。 (記者/陳清浩 通訊員/粵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