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報業網訊 印染污泥、電鍍污泥、化工污泥、污水處理廠污泥——這些聽上去毫無價值的污染物,已能擺脫令人生厭的身份,成為既對自然無害、又可產生新的經濟效益的有價物。
近年來,我市緊緊依靠科技和制度創新,探索出一條投入省、效率高、效果好的污泥安全處置新路子,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目前全市污水處理、印染、電鍍和化工四大行業年產污泥30.7萬噸,無害化處置率近95%,市區及武進則達到100%。
據市固廢與輻射管理中心主任王曉綱介紹,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經過環保治理后,其污染物質被去除轉化為污泥。如果污泥無害化處置工作得不到保證,那么污水處理的意義也會大打折扣。
10月23日,在常州晨豐電鍍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國慶欣喜地告訴記者,企業現在每天約產生0.3噸電鍍污泥,而每噸處理成本則由幾年前的2000多元降到了350元。“主要是處理方式改變了,以前靠焚燒,成本高、效果又不好,因為電鍍污泥中有很多重金屬物質,光靠燒是燒不掉的。現在不同了,我們的污泥交給專業公司進行無害化治理,里面的銅、鎳、鉻、銀、錫等重金屬可以提煉出來二次利用,既避免了污染又能產生經濟效益。”
常州新環污泥處理有限公司由雕莊街道組建。雕莊街道有著十分發達的印染業,但是由此產生的印染污泥也成為了環保問題。新環公司于今年正式投產后,基本上實現了滿負荷生產,目前日處理污泥250—300噸。由于印染污泥只含有機物,沒有重金屬等物質,所以新環公司對其干燥、造粒后,再送往磚廠制磚,同樣是消除污染與綜合利用的兩全之舉。不過,企業總經理蔣峰也強調,對于新環這樣的企業而言,環保公益的性質更為突出一些,社會效益永遠排在第一位。
此外,我市幾大主要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早在幾年前就實現了“污泥發電”,成為了產生熱電的新燃料。此外,化工污泥也全部實現了焚燒處置。 (董超朱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