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長沙市第一制水有限公司,衛生監督部門的工作人員正用鼻子檢查自來水的含氯情況。圖/記者王旻
昨日上午,天空中飄著淅淅瀝瀝的秋雨。橘子洲頭前已裸露出河底,靠近湘江風光帶的江面上,兩臺藍色取水泵露出江面,兩根大型取水管從長沙市第一制水有限公司延伸到取水泵處。
“昨日,我們水廠就啟動了取水泵,如果水位低于24米,取水泵也將取不到水。”長沙市第一制水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實習生楊漾 瀟湘晨報記者劉少龍 通訊員石林 長沙報道
3條魚監控水源
家里用的自來水是怎樣來的呢?昨日記者在長沙市第一制水有限公司全程記錄了湘江水變自來水的過程。
總的來說,制水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步是從水源中取水。湘江正處枯水期,長沙市第一制水廠原有取水口已取不到水,改由在河中央的2個藍色應急取水泵取水。目前還可以取到水,但水位一旦降到24米以下就取不到水了。監控水源的任務由3條魚把第一道關。在長沙市第一制水有限公司水源水質點的水箱里養了3條魚,養魚的水都是沒經過任何消毒處理的湘江水。“這3條魚,替我們檢測湘江水是否有重大污染。”該制水公司工作人員開玩笑說,3條魚若活著,就證明水源無毒。
水源水直接進入了反應池。第二步,從水源處所抽取的水流入反應池里,加入礬和速凝劑,通過自動攪拌,使水里的渾濁物發生充分反應后變成大顆粒沉淀下來;第三步,進入沉淀水池,在約40-50分鐘后,反應后的大顆粒沉淀下來,小顆粒進入過濾池,濾池水溫要小于45度,之后水慢慢變清,最后進入清水池,這里是起到調節作用。在出廠水監測點,長沙市衛生監督所的執法人員在檢測后說,“出廠水有余氯味道。這從感官上來說,水是安全的。”
出廠水用重氯消毒
長沙市衛生監督所環境衛生監督科李副科長說,在現在的枯水期,湘江水位下降,水的自凈能力下降,長沙市已經啟動了枯水緊急預案。為了保證水質在所有方面都符合標準,長沙市衛生監督所要求對出廠水要每隔20分鐘檢測一次,平時的要求是1小時檢測一次。而平時余氯含量要大于等于0.3毫克每升,在枯水期,要進行重氯消毒,現在的要求是要達到0.6-0.8毫克每升,以殺死水里的有害微生物,保證水質;同時出廠水濁度要低于1。
每20分鐘對源水的檢測共有5項:包括濁度、色度、PH值、臭和味、肉眼可見物;對出廠水的檢測共有以下幾項:包括濁度、色度、PH值、臭和味、肉眼可見物和余氯。在昨日上午9時40分。對長沙市第一制水有限公司的源水和出廠水檢測結果是符合標準的。其源水檢測的5項為濁度22.5,色度30,PH值7.4,無臭和味,有肉眼可見物;其出廠水的檢測結果是濁度0.26,色度5,PH值7.0,余氯0.6,無臭和味,無肉眼可見物。長沙市第一制水有限公司每天的供水量在10萬噸左右,主要是供給老城區五一路以南和以西的地方。
[相關鏈接]
出廠水水質檢測合格
本報長沙訊(瀟湘晨報記者劉少龍 通訊員石林)“對于目前長沙市出廠水水質的檢測,總的方面都是符合衛生要求的,市政供水可以放心飲用。”長沙市衛生監督所環境衛生監督科李副科長說。根據前不久的檢查,水廠均有有效衛生許可證。抽查從業人員均持有效健康培訓合格證明上崗;抽查水質專檢人員都持有水質檢驗專業資格證書。實習生楊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