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召開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彭勇介紹了將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四川省水產養殖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相關情況。
四川是水產養殖大省,但全省水產養殖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不高,養殖尾水處理等環保設施裝備建設不足。2020年全省水產品總產量達172.1萬噸,排放化學需氧量4.52萬噸、總氮0.27萬噸、總磷759.60噸,分別占全省農業面源排放總量的4.45%、4.59%和4%,因水產養殖多緊鄰河流,其尾水排水具有排放量大、排水時間集中、直接入河等特點,在排放期內若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將嚴重影響河流水環境質量。在《標準》編制過程中,四川省對124家水產養殖企業的尾水處理情況進行了調研,其中建設了尾水處理設施的占比46.8%,采用微生物菌劑、浮板植物等技術進行原位凈化處理的占比23.4%,未處理的占比29.8%。
確定了pH值、懸浮物、高錳酸鹽指數、總磷、總氮等5項指標及其排放限值。在監測要求中,明確了取樣監測點位的設置,監管重點以及分析方法。《標準》因地制宜對養殖尾水、底泥的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提出了要求。在實施與監督中,《標準》明確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技術指導,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監督實施,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現場即時采樣監測的結果,可作為排放行為判定的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水產養殖尾水排放方面,我國僅有《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和《海水養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3-2007)兩個行業推薦性標準,國家和四川省尚無強制性排放標準。《標準》的發布填補了四川省水產養殖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方面的空白,為下一步行業管理提供了“標尺”和“準繩”。
來源: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