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四大難題如何破解——聚焦沈陽市人大常委會開展《水污染防治法》執(zhí)法檢查● 曾憲剛 張新如何加強水源地保護,確保百姓喝上干凈水?
雨水季節(jié),雨水加污水超過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雨水和污水“同流合污”怎么辦?
中水回用率不高,甚至白白流掉,造成水資源浪費問題如何解決?
每天產生近千噸污泥,目前僅做填埋處理,極易造成二次污染怎么辦?
這“四大難題”不僅是近千萬生活和工作在沈陽人的最大關切,也是沈陽市人大常委會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執(zhí)法檢查關注的焦點。
12月10日,沈陽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張寧向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會議報告11月18日、19日市人大常委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執(zhí)法檢查的情況時,吸引人們注意的不僅是水污染防治法貫徹實施的具體措施,而更多的是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中水回用難--每天白白流掉近25萬噸中水,造成水資源極大浪費。
提高中水利用率:應引入市場運營機制【新聞導讀】
據(jù)了解,目前沈陽市25座污水處理廠全部運行,每天能產生25噸中水,除沈城北部污水處理廠的中水用于康平熱電廠的冷卻水外,絕大部分被白白流掉,造成水資源的極大浪費。
【執(zhí)法檢查】
11月18日,筆者隨執(zhí)法檢查組來到沈陽市仙女河污水處理廠,廠長江樹志介紹,該廠設計日處理能力40萬噸,每天可產生1000多噸中水,但由于中水回用機制沒有建立起來,目前即使中水免費使用,也沒有單位要,除極少部分用于本單位洗車外,其它只有白白流掉。
【代表建議】
建議一:加大規(guī)劃力度,同步鋪設管線。
鐘甦建議:政府在規(guī)劃建設污水處理廠時,將它與一些需水企業(yè)規(guī)劃在一個區(qū)域內,并鋪設中水輸送管線。比如一些熱電廠冷卻用水,洗車行業(yè)用水等。她還建議,在建設新的污水處理設施管網(wǎng)同時,同步規(guī)劃建設中水回用的設施管網(wǎng),使水資源得到循環(huán)利用,解決沈陽的缺水問題。
建議二:加大中水回用的宣傳和引導。
陳蘇玉建議:政府要加大中水回用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各界對中水回用的認知程度,引導大家積極使用中水。
建議三:優(yōu)惠政策鼓勵使用中水。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王青建議:沈陽是嚴重缺水城市,中水回用是解決缺水問題的一條途徑。政府要加強政府政策引導,通過優(yōu)惠政策和市場運營,提高中水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