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第二批典型案例,湖南長沙市圭塘河、益陽市大通湖生態修復項目入選。
長沙市圭塘河采取“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探索出一條“系統治河、源頭治河、生態治河、智慧治河、全民治河”的流域生態修復新路徑。結合水生態水環境治理,構建“生態修復+特色產業+文化休閑”可持續生態產業格局,昔日城市“臭水溝”蝶變為長沙新名片,重新煥發出蓬勃生機和活力。
益陽市大通湖通過恢復水生植被,重建水下生態系統。采取入湖溝渠生態攔截和疏浚、水鳥棲息地修復、水系連通及種苗基地建設等綜合治理措施,有效改善水環境。結合生態修復,搭建“水草+大閘蟹”等生態產業鏈,以“小水草”撬動生態轉型大發展,提供了“兩山”轉化的鮮明樣本。
近年來,省自然資源廳牽頭編制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實施方案,入選國家生態修復典型案例數量居全國各省份前列。湖南成為全國唯一的山水工程和三批礦山示范工程全部申報成功的省份。
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推動重大生態修復工程申報實施,著力打造一批帶動作用強、群眾受益廣的示范工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修復“湖湘經驗”和“湖湘樣板”。
來源: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