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秦皇島市水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市今年在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
據介紹,1月至10月,全市15個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水質優良比例93.3%;桃林口水庫、石河水庫、洋河水庫3個地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13條主要入海河流水質達標率100%;近岸海域海水水質達標率100%。
7月1日至8月31日,除自然災害和惡劣天氣外,全市13條主要入海河流水質全部達到Ⅲ類及以上標準,新開河、湯河、七里海、灤河4條河流為Ⅱ類水質,其余9條河流為Ⅲ類水質;北戴河8個主要浴場全部達到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
今年,我市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碧水保衛戰向縱深推進,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我市在入海河流“夏病冬治”專項行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攻堅行動的基礎上,常態化開展污染源巡查,累計出動車船3741艘次,清理涉河垃圾6500方,清掏污水檢查井2957座,疏通污水管網140公里,清掏雨水管線425公里,清掏雨水井3萬座,及時消除河流水質風險隱患;成立支流溝渠治理專班,開展13條主要入海河流支流溝渠排查整治,對重點區域302條支流溝渠每月監測1次,超標支流溝渠每周監測1次,強降雨后加密監測1次,以測定查,以查促改,制定針對性的治理措施,推動縣區共管共治,確保超標支流溝渠動態清零,以支流溝渠達標保斷面及流域達標,13條主要入海河流水質持續改善;從石河水庫、洋河水庫、桃林口水庫累計調水,向戴河、洋河、人造河、東沙河、飲馬河、排洪河等補水2000余萬方,確保生態基流,促進水質提升。
我市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常態化巡查監管,制定《“重點企業”初期雨水收集處置整改提升工作方案》,推進中阿化肥、華瀛磷酸、金海糧油、秦港股份等4家重點企業初期雨水收集處置設施建設;制定《暑汛期廠網站一體化運行方案》,統一指揮調度,發揮海港區北調泵站、北戴河蔡各莊泵站、北戴河新區葡萄島泵站導排作用,確保北戴河及周邊地區水質安全,減少污水溢流和雨污混排問題發生;完成63個村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積極推動日處理20噸及以上集中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分類整治提升,做好15個設施點替代調整備案;利用衛星遙感技術手段解譯點位549個,確保農村黑臭水體動態隨清。
我市充分運用信息化、大數據手段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監管,整合水利、資規、城管、氣象部門數據資源,構建北戴河生態環境保障數智管理平臺,搭建入海河流、海水浴場、大氣、噪聲4個模塊,實現全市入海河流及支流溝渠全流域水系“一張圖”可視化監管,形成1.5萬個“污染源監管數據庫”,以及31個入海河流斷面、69個海水監測點位、302條重點區域溝渠、66家重點涉水企業、8個噪聲自動監測點位的監測數據和470個視頻監控為基礎,構建風險感知系統,按照防風險、守底線思路搭建防范系統,平臺實現風險隱患自動預警、自動交辦、整改提示,直至問題解決,實現閉環管理。
下一步,我市將認真梳理水生態環境問題,圍繞年度工作目標,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持續打好打贏碧水保衛戰,以生態環境高質量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貢獻秦皇島力量。
來源:秦皇島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