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湖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主要調蓄樞紐和淮河流域主要蓄滯洪區,承接魯豫蘇皖4省34縣(市、區)3.17萬平方公里范圍的來水。推進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關系到南水北調水質和生態安全,關系到南水北調國家戰略工程實施。
近年來,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系統部署,省生態環境廳及濟寧市委、市政府多次調度、現場辦公,省市部門全程督導、支持幫助,強力推進南四湖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經濟賦能。
守護一湖清水,以漁富民 微山縣因管理微山湖而設,湖域面積占到了全縣面積的三分之二,漁湖資源豐富。近年來,為保障南四湖水質安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微山縣大力發展生態農漁業,以漁業高質量發展助推產業振興、漁民增效、百姓增收。
“過去傳統的粗放型的養殖方式,容易造成南四湖水體的富營養化,造成水體污染。”微山縣南四湖綜合管理委員會工程師曹霄介紹,“自2020年起,我們就以池塘養殖尾水治理為重點,探索開展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
微山湖現代漁業產業園創新實施“外封閉、內循環”的漁業園區養殖模式,建設“三池兩壩”養殖尾水生物處理系統,通過沉淀池+過濾壩+曝氣池+過濾壩+生態凈化池,將物理沉降、填料過濾、曝氣氧化、生物同化等集成一體,對養殖區溝渠進行生態改造,實現養殖尾水循環回用。
2020年以來,全縣累計實施池塘生態化改造5萬畝,生態、經濟效益顯著,漁民生產積極性大幅提高,實現生態保護和漁業發展的雙贏目標。
微山島水污染治理及環島生態帶建設 微山縣微山島鎮位處南四湖東南部,常住人口約9000人,為保障南四湖水質安全,在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的全力支持下,微山島鎮申報了微山縣微山島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及水質提升工程。
“該項目的實施,可以深度凈化微山島鎮污水處理廠尾水,有效削減入湖污染物,使出水水質主控指標為地表Ⅲ類標準。同時改善湖泊緩沖帶生態狀況,提升了水質凈化能力。”微山島鎮社會公共服務中心主任郭稀奇介紹,“濕地總面積約150畝,尾水經濕地內六級表流濕地凈化,水質主要指標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后入湖。”
通過修復環島濱湖緩沖帶,對環島沿湖的魚塘進行退養,種植蘆葦、荷花等凈水植物并加以保護,修復面積近1.2萬畝,有效削減島上面源污染。通過努力,微山島島東國控斷面水質穩定在地表水三類標準,保障了南水北調調水水質安全。
微山新薛河人工濕地改造 為確保南四湖水質達標,根據“治、用、保”的治污措施,2005年省環保廳組織建設了新薛河人工濕地水質凈化示范工程,通過橡膠壩攔截污水導入人工濕地,經過凈化入湖。
新薛河人工濕地是山東省第一個人工濕地水質凈化示范工程,始建于2006年,2008年建成,通過橡膠壩攔截抬高上游來水,經過涵洞導入濕地,經六級濕地凈化進入南四湖。通過植物吸附的方法,人工濕地內在地勢較高處種植了蘆竹、優質蘆葦等挺水植物,在地勢低洼處栽植了香蒲、蓮藕、芡實等浮葉植物,在水位較深處配置了金魚藻、苦江草等深水植物,有效地降解了水中的污染物。
2022年,微山縣使用省專項資金對新薛河濕地進行生態修復,使用省專項資金對新薛河濕地進行改造,通過對濕地進水、布水進行改造,土方清理外運,對濕地內的植物進行重新調整,新建生態護岸、管護道路,并重點保護修復了濕地出水口白鷺林及須浮鷗棲息地,達到增加生物多樣性,提升水質凈化能力,恢復生態系統結構及功能的目的。
新薛河濕地作為一個成功的示范工程,為流域綜合治污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道路,被譽為“水污染治理的典范”。
近年來,山東省委、省政府高標準制定《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山東省南四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為南四湖治理提供高位支撐。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出臺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的指導意見,實現了南四湖“區域+流域”聯動。微山縣以此為契機,持續完善水環境治理體系,探索法治保護機制、邊界“五聯”機制,在山東省率先落實南四湖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實施工業、農業、生活、船舶、客水“五水共治”,南四湖水質連續20年改善。
濟寧市生態環境局微山縣分局水環境科副科長柴偉強介紹:“目前,我縣共建設人工濕地、修復保護原生態濕地12處,共計16萬畝,環南四湖生態屏障進一步鞏固,生物多樣性得到全面恢復。南四湖濕地內有各種水生植物74種,各種魚類78種,鳥類298種。2022年11月,微山縣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六批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23年7月,被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山東省財政廳授予生態文明強縣。”
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還成為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微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讓我們看到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和諧關系,為生態文明建設帶來了希望和經驗。
來源: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