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面碧波蕩漾、魚翔淺底;游人漫步在岸邊,涼風習習,讓人心曠神怡。美麗的傅疃河畔,生機盎然的優美畫面,“訴說”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故事。
在傅疃河岸邊,山東省日照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丁娜說出了河暢水清的“秘密”。
“河流現場檢查、水質監測是我們的日常工作,今年已經進行了10多次,監測點位25個。監測時一旦發現數據達到預警條件,立即啟動預警,推送相關部門單位調查研判,查找原因,必要時開展溯源。”丁娜介紹。
丁娜所說的,是今年我市創新構建全省首個水環境“1+5”聯動預警監測機制。
為建立健全日照市地表水環境質量和污染源預警監測體系,提高應對突發水環境污染的能力,及時防范和化解水環境潛在風險,保障水生態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年初,山東省日照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配合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單位,創新構建“1+5”聯動預警監測機制,加強對地表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質量的預警管控。
“‘1+5’聯動預警監測機制建立后,一旦發生水環境污染事件,各部門聯動發力,能夠及時采取先進的環境監測、預測和應急處置技術和設施,提高應對水環境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揮能力。”山東省日照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現場室主任張先波介紹,預警監測機制的建立,有利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做好事前預防,強化水環境隱患排查,加強監測預警與應急準備,并做好應急處置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督促等工作,提高防范和處理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
為完善“1+5”聯動預警監測機制,確保常態長效,2月1日,山東省日照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積極配合市生態環境局制定了《日照市水環境質量監測預警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監測體系、預警條件及響應要求。監測對象包括河流、水庫、飲用水水源地和水環境重點監管單位。結合生態環境監測方案科學設置監測斷面,及時開展水環境質量監測和水環境重點監管單位污水監測,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評價,研判水質狀況,為相關部門確定預警級別提供科學依據。在預警啟動后,采取加密監測、溯源分析等一系列響應措施,提出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的建議,直到預警解除。
《方案》明確,市生態環境局負責組織地表水環境監測、數據評價,及時匯總分析研判水質狀況。監測斷面包括重點河流斷面、湖庫斷面和飲用水水源地監測點位。水環境重點監管單位數量參照市生態環境局每年確定的水環境重點監管單位名錄。
據了解,地表水手工監測預警等級按照斷面水環境質量變差情況或是否達到年度目標情況分為一級、二級,若地表水自動監測、水環境重點監管單位自動監測出現超標情況即啟動預警。市生態環境局及時進行監測分析和評價,發現符合預警條件時,召集專題會議,分析判定預警級別,并發布預警信息。啟動預警后,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迅速應對處置。采取措施后,若低于相應預警級別,則在預警通報中降低預警級別或自動解除預警。
“水環境監測預警機制是確保水環境質量、及時發現并應對潛在污染問題的重要措施,是現代環境管理的有力手段。通過實施監測預警機制,能夠及時發現潛在污染源,有效防范水環境污染事故,提高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在這方面山東省日照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市生態環境局應急辦主任范玉平說。
來源:日照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