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粵東的練江之濱,沿岸居民與練江的關系經歷了多次變化。
曾經,練江河水清澈,蜿蜒如練,當地稍微年長的人,都有過在練江游泳嬉戲的經歷。上世紀90年代以來,沿岸人口密集,紡織印染企業林立,導致練江污染嚴重,人們開始疏遠母親河。當地一位小學語文老師曾說,面對《我的家鄉》這樣的作文題目,都不知道怎么教孩子們寫。
經歷數年整治,在江畔運動、泡茶的人又多了起來,熱鬧的龍舟賽也再度上演。在練江與當地居民“重修舊好”的背后,有這樣一支國企治污軍團,不僅將污水處理管網修到居民家門口、印染園區內,還將尾水排水作為重要的生態補水“反哺”母親河,促進練江水質持續穩定達標。
這支國企治污軍團便是廣東省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環保集團”)。五年間,廣東環保集團在練江流域累計新建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2191多公里,共建成和運營污水處理廠10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45萬噸/日,打造了環境綜合治理的“練江模式”。

經治理過后的練江沿岸秀麗景色
起步:廠網建設提速補上生態“欠賬”
流經廣東揭陽和汕頭兩市、流域人口達467萬的練江,曾是廣東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練江水質長期處于劣Ⅴ類,被稱為“臭黑江”“黑龍江”。
轉折發生在2018年,廣東打響河流污染防治攻堅戰。自此,廣東環保集團肩負起練江流域70%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任務,推動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提速,開啟了練江的“變形記”。
在練江治理中,斷面水質成了最直接的風向標。在練江即將流出揭陽普寧的東北面,坐落著普寧市區污水處理廠,對練江青洋山橋國考斷面穩定達標起到關鍵作用。
“整個普寧市區的日污水排放量大約為30萬噸,我們目前就承擔了23萬噸的處理量。”廣東環保集團下屬廣業環保揭陽練江楓江項目指揮部副總經理張錦航用一組數據來說明治理成效——COD、氨氮、總磷等主要污染物削減率均達90%,出水平均指標達到Ⅳ類水標準。
“一二三期建成投產后,還是有能力缺口,導致部分未經處理的污水外溢”,為此,廣東環保集團將原有污水處理廠產能由原來的15萬噸/日提升到18萬噸/日,實現超負荷運行。2021年,設計規模為8萬噸/日的普寧市區污水處理廠四期項目僅用半年時間就建成,開始發揮減排效益。
在下游的汕頭市,練江流經潮南區和潮陽區。“治理前,被污染的練江黑臭如泥,路人經過都是掩鼻而行”,從小在練江邊長大的黃燕華,如今擔任廣東環保集團下屬廣業環保練江(潮陽潮南)項目部總經理。目前,經過悉心治理,兩區城鎮污水的處理率從原來的不足20%提升至95%。地表水水質由劣Ⅴ類改善至Ⅲ類水標準。

潮陽區污水處理廠
黃燕華透露,練江(潮陽潮南)項目時間緊、任務重,以處理能力達3.8萬噸/日的潮陽區谷饒污水處理廠二期為例,從動工到建成通水,建設時間僅有300天。他們耗時約一年半,投資約78億元,建成7座生活污水處理廠和1座工業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達584公里。
織網:加密雨污分流管道等“毛細血管”
位于練江流域的普寧市占隴鎮定厝寮村,過去,污水都是沿著街邊排水溝流向低洼地帶,未經處理就直排練江干支流,村民一出門,就會聞到刺鼻的臭味。
2018年,隨著練江治理的推進,定厝寮村投入600多萬元建設雨污分流工程,并鋪設了1.8萬米的污水收集管網,污水收集率超過90%。定厝寮村黨支部副書記楊杰向記者介紹,對于未建房的宅基地,村里都預留了管網接口;村民建房時,必須配備三級雨污分流化糞池,位置也要便于與村里的污水管網接通。
像定厝寮村一樣,普寧市內的一些村落也一度面臨污水收集率低的問題,即便收集到足夠的污水,由于沒有清污剝離和雨污分流,也會導致主管網高負荷運行。“如果不加以區分,一旦遇上下雨,污水處理量就會激增。”廣業環保揭陽練江楓江項目指揮部總經理李立楷告訴記者。
實際上,當地污水管網的建設,要遠遠早于污水處理廠,但過去的管網只是解決單個街道和村落的排污問題,未能形成一個系統,無法連通起來形成更大的網絡。“因此,我們要織一張完善的大網,將鎮街的污水都引到污水處理廠來,再逐步把這張網織密織實。”李立楷表示。

練江流域普寧段
2022年,廣東環保集團推動實施練江(普寧)二期建設項目,計劃建設次支管網、雨污分流管道等“毛細血管”1248.36公里,完善練江流域普寧段污水管網系統。目前,已全部完成具備實施條件的次支管網建設任務,實現普寧市區次支管網覆蓋率超過85%。
隨著管網的延伸,許多村民的排水習慣也發生變化。“從以前對流域治理及雨污分流沒有概念,到現在家家戶戶,甚至老人家都知道要對雨水和污水進行分離,人們的環保意識顯著增強”,李立楷對此深有感觸,“練江治理,歸根結底受益的還是一河兩岸的老百姓”。
溯源:印染企業入園破解污染難題
這些年來,潮陽區污水處理廠廠長林濤養成了一個新的工作習慣,即用手機瀏覽練江流域污水處理廠及管網集中管控平臺上的實時數據。只要輕點屏幕,進水出水流量和COD值、pH值、總氮磷含量等污染物濃度指標一目了然。
這一數字化工具,成為練江治理源頭防控的利器。“如果進水指標波動太大,也會導致處理結果不達標。除了第一時間從工藝上穩住指標外,我們也會與地方政府聯動,及時排查是否存在有工廠偷排或魚塘尾水直排的情況。”林濤介紹。
對于印染企業林立的汕頭而言,要進行源頭截污,必須對生活污水與工業污水進行分類治理。與生活污水不同,工業污水排入管網時的溫度高達40攝氏度以上;同時,污染物通常較難降解,油含量較高;此外,水量波動大,不僅在一天中存在水量峰谷,而且淡旺季明顯。
2018年以來,潮南、潮陽的紡織印染園區建設加快,推動企業入園集中生產、集中治污。以潮陽區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為例,園區計劃引進印染企業51家。2023年,隨著位于園區內的潮陽區印染園處理廠投入運營,這些企業產生的污水集中匯入污水處理廠,基本實現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治污、統一管理”要求。

潮陽區印染園污水處理廠
“這里每天需要處理6.21萬噸工業污水”,廣東環保集團下屬潮陽區印染園處理廠廠長許瑞東向記者解析了工藝流程上的多個細節——配套工段增設的氣浮除油池,有效解決了來水高溫的問題;對于水量波動及其帶來的水質波動,前端的預處理段設有一個調節池,以實現來水的水壓水質均質化。
反哺:尾水變身“生態活水”重回練江
練江天然水源不足,缺乏自我凈化能力,生態環境相當脆弱。因此,除了以污染治理為練江“減負”外,還要通過生態補水讓其煥發生機。現在的練江,每天超85萬噸的尾水排水成為重要的生態補水,對水質持續穩定達標起到關鍵作用。
經處理后的尾水排水成為練江重要的生態補水
在普寧市區污水處理廠的出水口,魚池里的水清澈見底,幾條小魚來回游動。很難想象,池中的水是由生活污水凈化而來。在嘩啦啦的水流聲中,經過最后一道工序紫外線消毒的水流從池中騰涌而出,湊近也聞不到絲毫嗆鼻的氣味。
達到Ⅳ類水標準的尾水,最終的歸宿是“反哺”母親河練江。站在出水口旁,廣東環保集團下屬普寧市區污水處理廠廠長陳暹生表示,這些尾水將補水至練江的上游支流,即流沙新河和流沙中河,日補水超23萬噸,用于提升河道自凈能力。隨著水質得到極大改善,停辦12載的“賢德揭陽”端午龍舟競賽(表演)活動也在2019年重返練江。
在汕頭,走出潮陽區污水處理廠,就能聽到尾水排出的巨大水聲,不間斷地為連通練江的護城河“補水”。7公里之外,練江從潮陽區的海門灣匯入南海,海門灣橋閘國考斷面就設置在此。今年1-8月,該國考斷面穩定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
“如今,護城河邊水清景美,周邊居民常來散步、釣魚,每年上半年還能欣賞白鷺群飛的美景,特別是附近的潮陽城南口美社區,美得像是一座生態公園”,黃燕華表示,治理后水清如玉的江景,也帶動了附近樓盤房價上漲。
連通練江的護城河邊白鷺成群
下一步,廣東環保集團將持續圍繞“大環境”主業精耕細作,統籌“全生態”治理,構建“全產業鏈”布局,切實扛起全省環境綜合治理主力軍重任,為建設綠美廣東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