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綿城市典范”及“中國‘全域海綿’項目典范”2024年度入選案例名單日前由《中國建設報》公布,昆山正式入選“中國海綿城市典范”名單。此外,和昆山相關的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平安里小區、玉峰實驗學校、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配套道路、昆山市兩環連接線(臺虹路—陽澄湖大橋)等5個海綿建設項目入選“中國‘全域海綿’項目典范”名單。
2009年起,昆山引進國外先進治水理念,著力打造“會呼吸的城市”,2016年成為江蘇省首批海綿試點城市。2022年,昆山還入選第二批國家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并連續兩年在中央財政海綿城市建設示范補助資金績效評價中獲評A檔,海綿城市建設四項機制政策還入選住建部公布的可復制清單。
昆山構建精細化內澇評估模型,以圩區為排水單元提高蓄排能力,共完成內澇防治相關工程102項,消除九處內澇積水點,2023年城市集中建設區已基本達到五至十年一遇內澇防治標準。同時,實施雨污同步排查整治,累計完成污水提質增效達標區建設18個、超174平方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92.73%。截至目前,昆山管控海綿城市項目700余個,社區安全宜居水平顯著提升,雨水資源化利用量達58.82萬噸。
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項目探索城市交通廊道更新方向,深度融合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以圩區為基本單元,輻射沿線16個圩區288平方公里,打破道路與周邊地塊紅線壁壘,系統梳理圩區水系和沿線市政管網、整合串聯周邊藍綠空間,充分發揮公共空間的蓄滯功能,實現圩區循環和全徑流管控,成為昆山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超級生態廊道。
平安里小區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堅持因勢利導、隨形就勢,結合景觀設計手法,充分協調徑流組織與豎向設計,錯落布置旱溪、下凹式綠地等海綿設施,彩色透水健身步道蜿蜒其中,實現景觀效果與生態功能的統一,打造兼具品質、藝術、生態的高顏值海綿社區。
玉峰實驗學校南校區海綿城市建設項目以校園景觀濕塘為調節主體,結合周邊分散的附屬綠地布置大面積下凹式活動綠地,將雨水引流至景觀濕塘內,實現生態化污水處理和高效的動態景觀效果,構建起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美觀與功能相協調、綠色與灰色設施聯動的校園海綿體系。
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配套道路海綿項目則聯動配套道路與周邊水系、廠區地塊,系統梳理雨水徑流組織路徑,將治水新理念與城市工業建設相融合。項目依據場地特征,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布置多樣化海綿設施,實現雨水資源化和生態化管理,大幅提高區域抗洪排澇能力。
兩環連接線是連接蘇州與昆山兩地的重要快速路網通道之一,全長約10公里,總占地面積約110公頃。昆山市兩環連接線(臺虹路—陽澄湖大橋)海綿項目整體從水安全、水環境、徑流污染控制、碳中和等需求出發,結合場地及道路斷面條件,因地制宜設置雨水滯留池、下凹綠地、植草溝、人工濕地、環保雨水口等海綿設施,有效提升沿線區域排水防澇安全水平、控制雨水面源污染,充分保障周邊河道水質。
2024年是昆山推進海綿城市示范建設的關鍵一年,昆山納入國家海綿示范城市建設項目庫的7大類、310個項目開工率100%,完工項目超250個。此外,12個項目獲評省級示范,21個項目入選2024年度蘇州市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庫。昆山市海綿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昆山將堅持全域推進、全面發力、全民共享的理念,進一步完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支撐體系,全力打造“會呼吸”“有韌性”的水興、水安、水美的生態之城。
來源:引力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