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山東省泰安市生態環境局開發區分局堅持以水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突出系統化、項目化、智慧化“三化”治水模式,強化環境監管,嚴控污染源頭,提升治理水平,實現水環境質量高位改善、普惠可感。
堅持“智慧化”治水,數字賦能強監管。依托在線監控平臺,充分發揮水質監測系統“哨塔”作用,對23家在線企業的污染源排放點進行24小時實時監控預警。加密人工檢測頻次,每周對市控斷面開展2到3次手工加密監測,及時掌握水質管理全流程數據,手工分析氨氮、總磷、總氮、COD等4項指標數值,通過現場采樣、分析研判、追根溯源等方式提供科學準確數據支撐,為后期河流水質治理提供保障。
堅持“系統化”治水,科學整治控源頭。聚焦重點涉水企業,全面摸排重點污染源(區域)水污染防治突出問題,健全企業污水、雨水管網臺賬,督促企業定時清理雨水、污水管道淤積物,保障水流暢通。采用無人機巡查、人工徒步、現場走訪等方式,完成轄區內16個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形成“一口一檔”管理清單。對轄區內鳳凰河流域開展深度巡查,發現并移交問題10余次。聯合畜牧部門開展畜禽養殖戶污染防治排查,發現糞污處理設施未實現雨污分流等3個問題,督促養殖戶限時完成整改。
堅持“項目化”治水,精細施策抓落實。聘請行業專家對企業及園區內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進行幫扶,提升涉水企業污染治理能力。加大農村污水管控力度,部署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回頭看”工作,聯合七部門研究制定設施運行維護管理辦法。加強部門聯合執法,配合住建部門巡查市政管網23處,發現解決3處施工用水溢流問題;出動40余人次,對城市建成區及城鄉接合部開展黑臭水體排查工作,梳理河道污水溢流和雨污混流問題,共設置事故應急池、雨水收集池等應急空間50余個,杜絕污水通過雨水口排入環境。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