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氣、橋梁、供水、排水、熱力、電力、電梯、綜合管廊、輸油管線等,是維系城市正常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被形象地稱為“城市生命線”。我市今年啟動建設哪些城市生命線工程?具體是什么內容?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24條隧道建設安全運行預警體系
“今年城建計劃明確,揚州市級將實施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一期)建設,計劃2026年年底完工,總投資14963萬元,今年計劃投資將在4500萬元左右。”市住建部門同志告訴記者。
據了解,今年計劃實施的市級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一期)建設,將圍繞“綜合監管+智慧監測”的總體思路,按照相關方案對燃氣、供水、排水、道路、橋梁、地下管線、隧道、照明、供熱等場景進行打造,開展各場景智慧監測設備布設、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等工作,并推進區縣級監管系統建設,同步還將對全市24條隧道開展安全運行預警體系建設。這一工程項目由市住建局牽頭負責,市數據局、市城控集團、市大數據集團、邗江區、廣陵區、揚州經開區、生態科技新城、景區等配合實施。
各縣市區將實施一系列工程
“各縣市區也將加大投入,建設城市生命線工程,總投入達7000多萬元,今年計劃投入5000多萬元。”市住建部門同志介紹。
江都區將建設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完成城市建成區智能監測設備布設,今年投入1000萬元,力爭明年年底竣工。同時投入200萬元,實施道路塌陷隱患排查及整治工程,將對39.1公里道路進行空洞雷達檢測。
揚州經開區將實施道路塌陷隱患排查及整治工程,使用探地雷達對90萬平方米道路進行地質檢測,提前發現地下空洞,同步對存在塌陷隱患的節點進行治理。
邗江區、廣陵區、景區、生態科技新城等也將投入資金,實施道路塌陷隱患排查及整治工程,對轄區內部分道路進行隱患監測排查并整治。
科技賦能打造風險立體化監測網
“實施城市生命線工程,就是要通過科技手段,讓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風險可防可控。”市住建部門同志介紹,今年計劃實施的市級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一期)建設,將用數字化的手段,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搭建風險立體化監測網,對城市各類設施實施實時檢測,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解決問題,從而有效提升城市安全的保障能力,確保滿足群眾生產生活需要的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運行,為城市安全發展保駕護航,加快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來源:揚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