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2018年、2023年,山西省太原市市政公共設施建設管理中心道路排水保障二所黨總支書記、水道三組組長王潤梅已經連續三屆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除了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王潤梅還將空閑時間用于扎根基層、走訪調研、收集建議。
履職期間,圍繞提高城市井具標準、推進雨污水分流源頭改造、智慧城市建設規劃等諸多民生問題,王潤梅累計提交了50余份建議。今年全國兩會,她準備了兩份建議,一方面繼續關注雨污水分流改造,另一方面則為市政行業設備更新獻計獻策。
推動實現“雨水入河、污水進廠”
城市雨污水分流工程是改善城市水環境的重要措施。王潤梅告訴記者:“自2012年以來,太原市全力推進城市雨污水分流改造工作,去年建成區范圍內完成228條合流制管網道路改造,消除合流管網85.8公里,完成管網混接、錯接節點改造3166處。目前市區主、次干道已基本完成改造。”
然而,在調研過程中,王潤梅發現背街小巷、住宅小區、城中村、城邊村等處仍然存在排水管網系統不健全以及合流、混接等問題。她感慨地說:“雨污水分流改造工作涉及范圍廣、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長,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一步步往前推進。”
為了保證雨污水分流改造工作效果,實現對城市水環境的長期、可持續監管和治理,王潤梅建議從多方面繼續深入開展治理工作:一是規劃引領,針對排水管網和建筑等排水戶,加強全生命周期管理,將雨污水分流思想貫穿始終,確保不再新增合流單元;二是加強排污管控,全面摸底排污用戶,向符合排放要求的用戶核發許可證,確保排放規范;三是持續滾動排查,每3~5年開展一輪排查工作,滾動治理新發現的合流、混接問題,確保動態清除;四是對治理過的片區、點位做到周期性“回頭看”,避免“舊病復發”。
在王潤梅看來,雨污水分流改造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多部門密切協作。同時,她建議保持雨污水分流改造相關支持政策延續性,穩步推進地市相關工作,實現“雨水入河、污水進廠”,助力“一泓清水入黃河”取得實質性進展。
設備換新保障城市穩定運行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5年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持續支持“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項目和“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實施,各地應搶抓機遇,提前謀劃,積極爭取政策資金支持。
王潤梅認為,“兩新”政策利民惠企,是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好事,通過國家補貼置換節能、環保的新產品,既拉動經濟發展又能為綠色低碳轉型作出貢獻。但她注意到,市政行業應該得到更多關注。
“目前,市政道路和地下管網維保、管養、應急搶險等使用的設備較為老舊,存在環保不達標、工作效率低、服務能力差等問題。”王潤梅講起了自己在調研中發現的情況,這些問題設備涉及路面攤鋪、管道清掏、橋梁檢修、空洞探測、保潔清掃等方面,影響了城市運行過程中相關部門對路面塌陷、管道搶修、防汛應急、除雪祛冰等突發事件的高效處置。
王潤梅表示,將老舊設備更新為綠色、低碳、高效的新設備,是全面提升市政基礎設施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推動城市綠色低碳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對此,她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對市政行業設備更新的政策扶持力度,特別是給予中西部地區更多利好政策,確保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同時,建議進一步加大對市政行業設備更新的資金支持力度。
來源:中國建設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