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進程中,怎樣既有效化解環境的壓力,又及時解決困擾發展的難題?近日,在渭南市召開的環保工作暨創模轉段推進會議上,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長雷超武要求,必須把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污染減排與經濟結構調整、創建環保模范城市與改善民生有機結合,全力攻堅污染減排和創模,在加快發展中協調好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渭南生態環境脆弱、發展潛力巨大,今后一段時期面臨的環境壓力更大。雷超武要求,必須堅持環保為民的根本宗旨,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參與宏觀調控的先導作用,在削減污染排放、改善環境質量的同時,切實解決關系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繼續辦好環保十件大事,7月底前完成臨渭區、高新區燃煤鍋爐拆除改造任務和高新區供熱工程。啟動全市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完成下峪口煤礦洗煤廠煤泥池回填及生態恢復工程、下峪口矸石山和陽山莊礦區生態恢復工程以及白礬河陽山莊段治理工程。嚴格規范秦嶺北麓礦山企業開發經營行為,加強整治,恢復生態。建成投運縣級垃圾處理項目,實現縣縣都有垃圾衛生填埋場。
雷超武要求,加大服務發展力度,以項目管理優化經濟增長。全面推進規劃環評,鹵陽湖開發區等園區在10月底前完成規劃環評。對已開展規劃環評的入園項目,簡化環評程序;未依法開展規劃環評的園區,新建項目環評一律不予受理。對符合環保準入要求,有利于保民生、促轉型的項目,加快環評審批進度;對高耗能、高排放及產能過剩行業的項目,從嚴把住環評關。同時,積極發揮環評在技術、管理方面的杠桿作用,推進實施韓城煤層氣、焦爐煤氣,潼關金礦尾礦渣、采掘廢石,華縣磷石膏、采石業廢石廢渣,火電企業粉煤灰和脫硫石膏等綜合利用項目,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據了解,今年渭南市環保工作的目標是: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同比分別削減4.5%和4.2%,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不少于290天,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98%以上、農村飲用水安全率有較大提高,渭河潼關出境斷面綜合污染指數平均同比下降1%。